补记游记3
6.24 卡塞尔
提前买好了火车票,邓帮我打印出来,两张车票和两张换乘指示。去一趟回一趟,每趟换乘3次。间隔很短暂,几分钟而已,要从这个站台跑到另个站台。很赶。早晨八点多出发,六个半小时路程,下午两点抵达卡塞尔。
在Airbnb上订了间卡塞尔市中心的民宿,去前很担心条件不是多好,毕竟市中心又那么便宜,房主不在家,我按照她发来的指示,像破案一样,从地下室窗台的密码锁盒里取出大门钥匙,上楼开门,竟然是惊喜,很温暖干净,看得出屋主是位拉大提琴的姑娘,感到一种被信任感,所以在人家的房子里一切都是小心翼翼,保持干净整洁,为的是对得起那份信任。这很重要。
走去五年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,只用了五分钟,买了一张夜票和一张两连票,夜票时指下午五点到八点闭馆,刚好看完主展馆。这次文献展分布在城市中24个展馆和剧院。买票时会附赠一张地图。我依然按照习惯把地图先研究透彻,然后制定观看计划和顺序。
夜票三小时刚好看主展馆,看完回住处睡觉,第二天一早起来从东北方序号一向西南方向展馆依次看过去。卡塞尔是一个很好的由艺术带动城市发展的案例, 由于1943年战争的破坏,整个城市几乎全部于50年代重建,第一届卡塞尔是在1959年。所以每届策展人的展程策划都如同一次城市文化规划,观看者在看展时已经把卡塞尔这个城市走了一遍,不会错过任何景色。
主展馆的作品有些失望,虽然来之前看到一些报道已经有了心里准备,但还是会觉得有点失望,要知道这个展是上学时的我们心中的崇高之地,然而如今看,也就平平,好作品也就几件,其它都很一般,主展馆这次恨不得把希腊国家博物馆的作品都搬来,太政治正确,艺术也没法看了。
伴随失望回到住处,准备明天去其他场馆看看再做总结。
6.25
一天雨,好在文献展有先见之明,开发的纪念品周边里有雨衣卖,虽然19欧买个雨衣很贵了,但还是能卖到断货。卡塞尔文献展之于艺术生来说是种情结。
按着地图中的标记序号,一天看了17个展点,走到脚要断。地图上两个巨远的展厅实在走不到就决定放弃了,留了车站附近的4个展点明天看,然后直接坐火车。每两个展点之间大概都要十分钟左右的脚程,我就那么一点点的把这个城市走了一遍。
这一天反而有点小惊喜,好作品有五六件,都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展厅,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会调侃说这艺术家和策展人关系绝对不好。哈哈
一天走下来,发觉德国真的很多穆斯林,有三条街区,大概也因为今天是周六,所以街上没有什么本地人,基本都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穆斯林,还有手拿地图找展厅的游客。大概穆斯林都是深色衣服,女士又包头巾的原因,气氛还是有点压抑的。至少每当有一小群穆斯林迎面走来,我就总有想跑的冲动。
这两天微博刚好也在讨论,中国要不要开放接收难民,大家讨论的特别热闹。说真的我不是保守派,但若真让我拿亲朋好友性命来赌这种大爱的觉悟,我还是不太愿意的。
6.26
昨天走太凶,小腿肚都僵硬了,起了个大早,收拾好东西,又按房主指示退了房,出发去车站附近看另外四个展厅,遇到三件好作品,非常喜欢,略激动,在微信上发圈写到,“结束三天的卡塞尔文献展之行。着实上了一节关于整个欧洲的焦虑的课。ok,即便这样,业内人士都在吐槽这届政治多正确,确实是。但我还是想说,嗯,这是一场值得五年一届、值得特地来看的目前我唯一还想看的还愿意花时间看的当代艺术展。有那么几个作品,让我看到了,如今,当代艺术圈不都那么浮躁,艺术还可以继续认真、继续值得花生命的时间去做。”
大概这就是出来这一趟的意义吧,在国内每天抱怨没什么好展览看,所有打着艺术家名号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和小聪明赚钱,这次还是看到世界上还是有一些好的艺术家,以他们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艺术表达来回应这个社会。值得我坚定的走下去。
中午坐火车回阿姆斯特丹,晚上九点到,赶快洗洗睡下了。
6.27
本想去趟鹿特丹,但想一想算了,反正以后还会来,就不要那么拼命了。先去了国家海事博物馆,然后到著名的NEMO博物馆科学中心,考察一下荷兰的小朋友们玩的高科技到底是怎样的,果然还是被震撼到了。让我这种受国内教条式教育长大的人无颜面对。只有羡慕嫉妒恨。
去Foam看摄影展,路过犹太历史博物馆进去看了一眼,都是史料记载,边赶紧下一程,Foam摄影博物馆正在展出两个艺术家的个展,非常棒,有一位是我特别会喜欢的风格。每天只要有一点收获就会觉得对得起这一天的行动,这样看来我还是不可能做一个无所谓的人,有得失心。
傍晚和邓去吃埃塞俄比亚餐,菜和国内的做法差不多,只是用来卷菜的面饼酸软,有点不习惯,但终于吃到熟食还是满心幸福。
去善德街(号称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),寻找网上看到的最古老的一家lesbian的bar,到地方之后,也没觉得特别是位lgbt开的bar,但气氛很好,室内很小,三四十平米的样子,都是熟识的人,我进去还显得很另类,要了一杯啤酒,开始大量这个屋子,天花板挂满了领带和各类旧物件,和我之前在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看到的一间样板bar装饰的一样,甚至更丰富,博物馆里面的摆设总归是太做作。这间更有气氛和故事感。上网搜,领带挂在天花板到底是什么意思,未搜到答案,问了朋友没人知道,至今是个谜。我猜可能和航海船员有关吧,当然只是乱猜。
6.28
早晨收拾好行李,半箱画册,肯定超重了。下午五点的飞机,中午要帮一个在荷兰南部留学的一个大学同学去买钻戒,趁上午的空去附近的热带博物馆转了圈,这其实就是荷兰殖民史的掠夺品展示了。一如既往的喜欢非洲文化,虽然没去过,但一直想去。
赶在12点之前回到公寓,和邓告别,还她钥匙,出发去和大学同学汇合,到女王店商场帮他给他嫂子买戒指,本来不打算答应的,毕竟最讨厌购物,但想想也都不容易,人家也是为了省钱,用我护照买下,就去帮个忙吧,但貌似我每次做好事时自己都很背,行李箱因太重,去往商场的路上,轮子掉了一个,完全没法用了,其实如果不是搞这趟直接坐车去机场就一点事都没有,从车站到女王店的一长段石子路磕绊箱子不坏我才该意外。
但毕竟自己答应了给人帮忙,就硬撑着也得去,累的半死,又低血糖。
买好戒指一起去机场退税,这才要命,大排长队,然后我果断决定先去托运行李,真的算时运气了,退完税还赶得上飞机,退税处排长队的清一色中国人,女王商场卖奢侈品的导购也是都会中文的华人,只想说,中国人真的是土豪。吓人。
一夜飞机,看了五部电影,终于29号早晨到家,有种解脱的感觉。
三篇,一共十五天的行程。bitcron不能分段好讨厌,看着不舒服。何况我现在还在眼中却觉和时差混乱的过程中,很恍惚,经常看错行。
总结完了,接下来要继续自我学习,继续忙小剧团和创业的事情。7月16号,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有一场活动,我要提前一周去准备。算是进入上海第一站吧。加油
一口气读完,好像不花钱出了一趟国,值,赚,大开眼界。荷兰不虚此行,只是以后长记性,不要替人买“在中国买了也不会死”以及“不从国外买就会死”的东西。
又来刷了一遍,以为还有4,然而没有了。
@WANG PEI, 哈哈哈哈已经完结篇了一都回杭了呢哈哈